张亮,男,汉族,1987年12月生,江苏宿迁人,研究生学历,文学博士,中共党员。2019年7月入职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。2019年11月—2020年11月,借调中宣部宣传舆情研究中心(“学习强国”学习平台编辑,运营“中华文字”频道);2017年7月—2019年7月,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,博士后;2014年9月—2017年6月,上海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,文学博士;2010年9月—2013年6月,渤海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,文学硕士;2006年9月—2010年6月,河南理工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,文学学士。在《汉语学习》《对外汉语研究》《语言学论丛》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;出版专著1部。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(青年项目)等多项课题。参与多部词典编修工作。
词典编修
1.《现代汉语词典》(第7版·倒序本),2019年6月至今。
2.《现代汉语大词典》,2020年12月至2023年12月。
3.《现代汉语小词典》(第6版),2022年2月至今。
4.《现代汉语词典》(第8版),2023年6月至今。
科研成果
1.论文
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辞书学相关性[J].《凯里学院学报》,2025年第1期。
“有待”的性质、功能及其演变[J].《对外汉语研究》,2021年第2期,总第24期。
接触与类推:“有+VP”结构在普通话中的接受[J].《汉语学习》,2021年第2期。
方言接触与汉语“有”的完成体用法[J].《澳门语言文化研究》(2019)。
“有+NP双”的构式化及其句法表征[J].《汉语学习》,2018年第5期。
“有失(X)”的性质、演变及其否定义解读[J].《渤海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院版)》,2018年第1期。
“少来”的表达功能及其副词化与标记化[J].《语言学论丛》,第56辑。
句尾“不是”的来源、功能及其词汇化[J].《语言教学与研究》,2017年第6期。
2.专著
《“有X”的历时演变与共时功能研究》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,2022年6月版;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出版资助。
3.项目
语言研究所十四五重大项目“《现代汉语词典》初稿稿片整理与融媒体辞书内容研究”(编号:SJZD2021-5),2021年12月—2025年12月;承担子课题《〈现代汉语词典〉虚词释义研究》;
国家社科青年基金“相邻语言单位的语义负载与语法化研究”(项目编号:18CYY044),2018年5月—2023年3月;主持;结项优秀。
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基金“语言单位的语义负载与语法化研究”(项目编号:2021YQNQD0007),2020年8月—2022年12月;主持。
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社会调研项目“江苏中小学‘二典’使用度调研”(项目编号:2022QNX006),2021年12月—2024年12月;主持。
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“《现代汉语词典》专项内容研究”,2024年1月至今;参与。
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“大型现代语文辞书释义研究”,2021年1月—2023年12月;参与。